首页

踩踏捆绑

时间:2025-05-28 19:11:05 作者:重庆17所名校的28位名师专家组团赴西藏昌都送教 浏览量:49600

  文/冯玲玲

  从体育装备、场馆设施,到吉祥物、助威棒等赛事周边,此次巴黎奥运的舞台上,不少产品都打上了“中国造”的烙印,“Made in China”正成为奥运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7月1日,在山东省乐陵市经济开发区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生产车间,工人在展示出战巴黎奥运会的定制自行车。中新社发 贾鹏 摄

  塞纳河畔的“中国风景”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官方指定用球,由广州一家体育用品企业生产;乒乓球台和配套设施则来自上海红双喜;奥运风帆水翼赛事项目唯一指定生产商,是一家来自湖北荆州的科技型企业。

  除此之外,巴黎奥运会三人篮球项目场馆的地板、柔道和摔跤项目的运动垫,以及举重器材,也均由中国企业提供。

  在比赛场地之外,许多奥运周边产品也充满了“中国味”。

  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主要赛事场馆、奥运庆祝活动等核心区域的LED大屏来自一家深圳企业;浙江桐乡生产的3000套懒人沙发,近日入驻了巴黎奥运村;巴黎奥委会称,巴黎奥运会的吉祥物“弗里吉”80%都由中国制造;100万个印有“PARIS 2024”字样的官方奥运硅胶手环也从义乌飞到了巴黎。

  奥运场上刮起的旋风不只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智造”。

  在沙滩排球、网球、柔道等项目上,阿里云AI技术“子弹时间”将使全球电视观众在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如科幻电影中一般的静止画面;

  江苏淮安生产的智能足球,内胆中装有芯片,可通过数据分析提升判决的准确性;

  柔道垫首次采用智能芯片与柔性压电薄膜技术,可实时采集运动力度、速度、轨迹等信息;

  乒乓球台采用了自带芯片的可变灯光系统,设计上让人耳目一新……无数“黑科技”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不断迈向“中国智造”的缩影。

  奥运背后的经济账本

  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赛事经济逐渐升温。国内多地海关数据显示,在巴黎奥运会的助推下,中国体育用品和赛事周边产品出口大幅增长。

  以“世界超市”义乌为例。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额达41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对法国的体育用品出口额增长显著。

  4月10日,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位商户展示的双鱼PAR40+巴黎球纪念款礼盒,该球是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官方指定用球。中新社记者 董易鑫 摄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义乌商品种类广泛,涵盖多种与赛事相关的衍生产品和服务。曾有网友评论:“不论奥运会在哪里举办,‘爆单’的都是义乌。”义乌国际商贸城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各类体育用品以及加油围巾、助威棒等与奥运相关的产品订单不断,巴黎奥运会为商家拓展欧洲市场提供了机会。

  根据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数据,浙江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超100亿元,增长24.8%。同为制造大省的广东,相关产品的出口数量也大幅上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深圳市企业出口体育用品及设备56.8亿元,同比增长76.9%。

  从比赛装备到周边商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进奥运会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年均增速约6.6%,中国运动鞋服、运动眼镜、户外用品等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制造如何更好“走出去”?

  近年来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几乎都少不了“中国制造”的参与。这不仅体现在各类产品背后的中国“烙印”,也体现在赛事服务与保障背后的中国“温度”。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承办世界杯半决赛、决赛等重要比赛的卢塞尔体育场就由中国铁建以设计施工总承包身份参与建设。除比赛场馆外,中国企业还深度参与卡塔尔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卡塔尔世界杯平稳进行作出贡献。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体育赛事的赛场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展现体育器材创新和国际领先标准能力的舞台。小到乒乓球、杠铃、举重台、赛场地胶,大到赛场体育馆、光伏电站的建造,“中国制造”在国际赛事活跃的身影,不仅是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和高效供应链获得国际认可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体现。

  赛事红利具有周期性,如何抓住机遇,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迈向新高度?

  魏际刚建议,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允许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建立海外基地,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更好抢抓国际市场机遇。

  综合中新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企车队遭遇恐袭后,巴基斯坦总理强烈谴责

新时期,兰石集团坚持看着世界地图做项目,盯着“一带一路”补链条,推动优势主导产业融入国际市场延链补链,有效提升价值链水平,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互促发展。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首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

张宅张氏家族自明代万历以来,每年在宗祠举行“春秋二祭”。每年元宵节的祭祖活动过后,张氏族人会在祠堂里置办酒席以供族人聚餐,这便是俗称的“祠堂酒”。渐渐,“祠堂酒”活动也开始邀请邻村的外姓人参加,演变成了联谊性质的大聚餐——“百家宴”,不管远近,来的都是客,都可以参加聚餐。

“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

济南9月12日电(记者 沙见龙)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工商联”)12日在山东济南发布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调研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此次500强企业中,九成以上从不同层面实施或计划实施数字化转型,近九成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实施绿色低碳发展。

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跨界呈现科技与文化

9月16日电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08.5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9月16日,中秋假日第二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604列。

下绣花功夫 助产业发展(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这10件作品均为泉籍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和茶艺大师的代表作,分别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经民制作的《陶瓷龙杯》,全国技术能手、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郑雄彭制作的《万象壶》,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张秋霞制作的影雕作品《惠女风情》,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方碧双创作的永春纸织画《千里江山图》,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黄清辉雕刻的掌中木偶头——《关公》,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非遗传承人陈燕青编织的创意藤编作品《落落大方》,福建省非遗传承人陈两固捐赠的乌龙茶《野实》,福建省老字号、泉州市非遗传承人林水田捐赠的安溪铁观音“问源”茶叶,浔埔簪花围代表庄群、黄芳芳捐赠的簪花饰品以及彬达香文化创意园运营总监曾少芳代表彬达香业捐赠的彬达乌沉香和香道器具。捐赠作品涵盖影雕、木偶头、藤编、永春纸织画等非遗技艺,展现了泉州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